金秋时节,“三秋”生产进入关键阶段。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各地农机合作社聚焦作业保障、资源调度、技术优化,在破解生产难题、提升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三秋”生产平稳推进提供支撑。
基础保障先行:
燃油与维修筑牢作业“生命线”
“三秋”作业顺畅与否,燃油供应和农机维修是关键。多地农机合作社提前谋划,通过政企协作、储备配件等方式,为农机高效运转扫清障碍。
江西赣南安远三好新型农机合作社提前与中国石化对接,为合作社的农机统一办理专用加油卡,既避免了农机手排队加油的麻烦,还能享受一定的油价优惠,切实减轻了农机手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与配件补给上,合作社设立了专属配件仓库,储备收割机刀片、拖拉机轮胎、滤芯等常用易损配件,并与本地专业维修机构建立合作,确保农机出现故障时能及时维修,不耽误农时。截至目前,该合作社未因配件短缺或维修滞后影响作业,作业进度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吉林农安鑫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同样重视前置保障。谈及“三秋”前的农机准备,合作社理事长王尚乾说:“‘一车一人’责任制,由农机手自行负责各自设备的维护。除提前检修外,合作社还储备了玉米收割机滤芯、轮胎等常用易损配件,为后续‘三秋’高强度作业筑牢设备基础。正是这份提前筹备的‘底气’,支撑合作社顺利推出‘保姆式托管’服务——从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到农技指导,为农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农业生产服务。”
此外,农安鑫乾农机合作社还引入了“玉米棒+秸秆兼收”收割机,作业时同步完成玉米收获与秸秆收集。“回收的秸秆一部分粉碎做黄储饲料,卖给周边养殖场;剩下的秸秆留一部分在地里还田,既能肥土,又减少了秸秆焚烧的问题,是双赢的事。”王尚乾说。
资源调度破局:
联盟协作化解“闲忙不均”困境
“往年每到‘三秋’,要么农机闲置,要么农户排队等作业,农机手没活干、农户着急的情况都有。”湖北东巩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青提到往年的难题时仍有感慨。今年,该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机联合调度联盟”,整合了周边多家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小农户的农机资源,实行统一登记、集中调度,有效盘活了分散的农机资源。
联盟创新采用“区域划分+阶梯作业”模式:机械插秧阶段,根据地形与作物品种划分作业片区,每个片区安排专属农机队伍;同时采用“阶梯式”插秧,不同区域间隔几天作业,让水稻成熟时间形成自然差异。到了收割季,农机可按成熟顺序“逐区推进”,避免扎堆抢活。“以前全家湾村200亩水稻收割,农户得等10天以上,如今收割机集中作业,3天就把活完成了,农户再也不用看着熟稻子着急。”赵青介绍。
此外,联盟还开通了24小时调度热线,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户有需求可随时响应,对老弱农户更是提供从收割到烘干的全流程服务。数据显示,这种模式让农机利用率显著提升,农户平均作业等待时间大幅缩短,全镇“三秋”作业进度比预计提前。
技术优化提效:
减损、托管双措并举实现“粮钱双增”
在保障作业顺畅的基础上,多地合作社聚焦技术改进与服务升级,通过农机改造降损耗、“保姆式托管”降成本,推动“三秋”生产从“保进度”向“提质量”转变。
吉林农安鑫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针对玉米机收破损率高的问题,在农机调整上做了不少功课。王尚乾介绍:“针对玉米机收籽粒破损问题,通过农机参数调试与关键部件升级实现减损。”减损工作以“8P型玉米收割机”为重点:一方面是调整机器作业参数,同时对每台收割机的摘穗板、拨禾链等易影响籽粒完整性的部件进行常规校准,未做复杂改造;另一方面是完成关键部件升级,将此前8P收割机上的“高低滚”结构,全部更换为“平置八星轮”。部件与参数调整后,玉米棒破损率降了不少,每亩地农户能少损失30斤玉米,算下来也是一笔增收。
在“保姆式托管”服务中,合作社更是把“降本”“增产”落到了实处。农资方面,依托批量采购优势,合作社帮农户降低了成本。王尚乾介绍:“化肥、种子、农药这些农资,我们批量从厂家或种子公司采购,价格比农户自己买要低不少,能帮农户省一笔钱。农机服务上,合作社将政策补贴切实让利给农户。农机服务有国家政策补贴,我们拿到补贴后,会全部让给农户。现在农户的耕种防收运全环节机械服务,直到粮食运到家,每公顷托管费用比农户自己找服务要少很多,直接减轻了农户的生产服务成本。”
农技支撑也为增产提供了保障。“合作社有专业的农技师,还会和农机推广总站、农业推广总站交流学习,给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王尚乾说,往年农户自己种植,保苗率相对较低,今年合作社全程科学管理,保苗率提高了,每公顷能多收不少玉米,收成明显增长。
江西赣南安远三好新型农机合作社则针对水稻机收减损下功夫。合作社理事长何华说:“虽然受市场影响,水稻机收价格有所下降,但我们不能让农户的粮食白白浪费。通过组织农机手培训、明确作业质量标准,尽量把稻谷损耗率控制在最低,确保农户的粮食颗粒归仓。”未来,合作社还计划联合粮企推进订单种植,“这样既能稳定收购价,又能解决农户‘卖粮难’的问题,让大家种粮更有劲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