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新特点 |
2006-9-6 |
|
|
|
2006年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经验交流会系列报道之三
截至2005年,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及农机户总数达到3386.3万个,比“九五”期末增长了23.4%。我国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形式多样化。农机服务组织在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涌现出了农机大户、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县、乡(镇)、村农机站队积极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和股份制、合作制改造,农机服务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格局,为农机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服务方式市场化。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采取集团承包、“一条龙服务”、代耕代种和“场县共建”等服务方式,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迫切需要,推动了农机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 三是服务内容专业化。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拓宽和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业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维修服务等服务内容越来越专业化,不仅插秧公司、植保公司、机耕队等专业作业公司大量涌现,农机经纪人、农机协会等专门从事中介、信息服务的组织也在蓬勃发展。专业化的分工,扩大了农机经营规模,提高了经营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 四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和国家、地方一系列扶持农机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发展农机化的热情,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注入,许多军队农场、农垦农场、工商企业和城市下岗职工纷纷投资组建农机服务组织。2005年,国家财政投入资金40亿元,农民个人投资283亿元,社会各类资金投入达15亿元,国家投入与个人投入比例达到1:7,逐步形成了以国家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
|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752]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