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劳力转移加快 惠机政策加大 |
2006-9-13 |
|
|
|
我市农机化步入快速发展机遇期
据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统计报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反映农机化发展速度的两项重要指标体系,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拖拉机数量和农业生产用工总量机械承担的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拖拉机已达到50台,农业机械承担农业生产用工总量已由55%提升到6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标志着我市农村已进入增机转人的新阶段;同时国家提出“提高粮食主产区机械化作业水平”,实行农民购机和用油等补贴政策,全市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加速,农机作业价格与效率的优势凸显,这些都标志着长春市农机化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大中型农机增长加快,农机总量达到快速发展阶段的装备水平。今年上半年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仅大中型拖拉机上半年就增加200多台,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亿元,农机总动力达27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将突破10万台,农用运输车3.2万辆。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结构有所改善,配套农具22.6万部,其中大中型农具1.6万部、小型农具21万部,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2.57。全市农机装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表明,农机已具备在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替代人畜力作业的能力。 ----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较大幅度提升。全市机械播种、机耕地、机械灭茬面积分别达到1098万亩、530万亩和700万亩,水稻机播、抛秧有了新突破,水稻、大豆等机械化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预计今年机收获达20万亩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50%,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电气化作业。 ----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巩固完善农机服务体系。按照农机服务市场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的思路,积极探索农机发展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农机大户有较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租赁和服务公司等新型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增加,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有所发展。全市农机服务组织已达 2000多个,经营服务人员达2万多人,成为农村一支重要的服务力量,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有量的增长,而且有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机服务组织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项目从单一环节向综合服务与全过程服务发展,农机化作业订单服务方式受到农民欢迎。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大面积推广,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全市重点推广了多功能复式作业、机械深松、机械灭茬、机械化肥深施、机械精少量播种、机械植保、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等十几项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间,仅推广机械深松、深翻、化肥机械深施和精少量播种等10项新技术,全市就节约良种0.4亿公斤、节省化肥0.8亿公斤,增产粮食37亿公斤,减少投入3.3亿元,增收42亿元。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了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为在新一轮的农业增长和农业的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李社潮 孙鹏) |
|
作者/出处:长春市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428]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