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记者调查:“科利亚”收割机赚的钱抵不上维修费 |
2006-9-29 |
|
|
|
秋风送爽,田野一片金黄。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可孝感市孝南区数户机主却不能将他们的“科利亚”联合收割机派上用场,在田野里大显身手。自从去年他们购置以来,这种收割机作业时就经常出故障,只好停在家里。“时节不等人。看到别人的收割机正在田里作业,我们心急如焚!”一位机主心急火燎而又无可奈何地说。 高长虹,孝南区毛陈镇董永村人。9月14日下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他看到“久保田”牌联合收割机每天能收割40至50亩水稻,也想买一台。村支部书记要他到区农机管理局咨询,该局领导说,“久保田”牌联合收割机价格要比其他品牌的收割机高出2万多元,而且“科利亚”牌联合收割机只剩下最后一台。于是,他就和别人合伙花16.8万元买下了这台“科利亚”牌联合收割机。 高长虹回顾说,刚开始,他将收割机开到田里收割了2亩地,感到效果还可以。后来,他到其他村去收割稻谷,才作业了7个小时,分离刀就掉下将脱粒筒滤网打坏。作业了20个小时后,电脑板失控。他等了一天,公司派人来重新更换电脑板。到了作业30小时左右,变速箱又坏了。他只好又打电话由公司将变速箱更换。以后,这台机器不是这里出毛病,就是那里坏。好在去年公司的售后服务还行,到了今年,公司不设维修点,配件供应不及时,价格又贵。他的收割机割刀驱动轴断过9次,每换一根轴就要花80元至90元。“赚的钱抵不上维修费!”高长虹叹道。他评价说:“这种收割机脱粒时爱撒谷,零件材料不过硬,有的地方设计不合理,在乡里吃不开。” 赵琼珍是另一位机主,她去年8月经由区农机管理局免费推广“科利亚”联合收割机后,也买了一台。但她到黄陂区一个地方下田收割,第一天割刀压片脱落,第二天调节轮掉下,连续二天链条断了。此后,这台机械就接二连三出问题,她向区农机管理局反映情况,农机管理局推说机器有个磨合期。她想,正是收割季节,作业了再说,就没有当即理论这事。但她丈夫过去盘过机械,知道新机械在三年内是不会出大毛病的,肯定是机器质量有问题。到了今年5月,赵琼珍到魏店联系割麦子,田也量了,钱也收了,可是麦子却割不干净。雇主将她的收割机赶上田,让别人的收割机作业。区农机管理局派人来摄了像,公司了解后,补偿了她一把割刀,但仅用了两天又断了。割麦子的事就这样泡汤。现在又到了割谷的时节,这种机械天天坏,即使公司修好,农民也不让他们干活了。 “科利亚”联合收割机列入湖北省2005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机主购买一台,国家和省里共补贴4万元,这种机械在孝南区售出了6台以上。 孝南区的机主反映,他们购置“科利亚”联合收割机一年以来,除了从韩国进口的发动机外,没有哪个部位和零件没有坏过。这种劣质机械投放市场,坑害了机主和农民。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科利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这种4LBZ-148型联合收割机在我省出售后,去年就有黄梅县及其他地方的机主向当地农机管理部门投诉过质量问题。这种型号的收割机因为质量及设计方面的问题,据说在广东省已被公司收回。孝南区投诉机主强烈要求退货或是为他们更换新的升级产品,而不能仅仅维修一下了事。(荆楚网) |
|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10382]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