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农机行业结构优化 市场需求春暖花开 |
2006-10-11 |
|
|
|
摘要:我国农机行业对发达国家出口额的增长显示了国内企业的实力。十五期间,我国农机产品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各占半壁江山,已出口到世界各大洲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数农机出口产品都具有自主品牌,在价格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享誉国外市场。而且,与某些大进大出、贴牌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我国农机产品还具有技术与产能的发展优势,市场前景巨大。 国内市场: 十五期间,国家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出台了许多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减免农业税收、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孕育了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的较快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进口关税的逐年下调,进口农机价格的下降,还有农机产业发展滞后于国内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机进口出现了大幅增长。 国际市场: 十五期间,我国农机产品累计出口达123.78亿美元,年出口额五年翻了两番。2001-2005年的出口额和增长幅度分别为11.86亿美元和7.3%、15.29亿美元和29%、21.57亿美元和41.1%、33.67亿美元和56.1%、41.39亿美元和42.2%(其中2005年为1-10月的数据),后两年的出口增幅超过了机电产品的年出口增长率。 2006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继续稳定发展。各类农机(包括柴油机)上半年进出口额达69.71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额为35.41亿美元,同比增长33.8%,高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6个百分点;进口额3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低于全国机电产品进口增长10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贸易顺差1.12亿美元。 农机进出口多年均为贸易逆差,但是近两年呈现减少态势,2004年贸易逆差达27.75亿美元,2005年为9.5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成功实现反转,进出口贸易由逆差变为顺差,预计全年进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好于往年。 近年来,我国农机产品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出口增长快速,如上半年出口各类拖拉机63063辆,金额2.36亿美元,增幅达112.5%;拖拉机及零件是农机贸易顺差最大(3.71亿美元)的产品,也是我国农机在国际市场最具性价比竞争优势的产品;多缸柴油机出口额接近单缸柴油机,显露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多数农机产品均为贸易顺差,只有柴油机、发动机和乳品加工机械呈现贸易逆差。柴油机等动力配套设备进口占农机进口比重较大,为56%,已成为进出口贸易额最大(29.27亿美元)、进口额最多(19亿美元)和贸易逆差最大(8.77亿美元)的产品。 上半年我国对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41.33%、24.27%和20.45%,基本与上年份额相当,其中北美洲和南美的需求较旺,出口分别增长了51.84%和52.35%;对非洲出口增长放缓到5.85%,比上年同期大幅下滑115个百分点。 农机出口的十大市场与上年略有调整,分别是美国(8.07亿美元)、欧盟(5.7亿美元)、东盟(3.84亿美元)、中东(3.79亿美元)、日本(2.19亿美元)、中国香港(0.72亿美元)、韩国(0.67亿美元)、巴基斯坦(0.63亿美元)、印度(0.57亿美元)和加拿大(0.53亿美元),占农机出口总额的75.38%;其中对伊朗出口增长高达335.49%;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且增长超过50%的有沙特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韩国、贝宁、南非、意大利、芬兰、瑞典、波兰、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美国等17个市场。 在进口方面,上半年进口总体增幅回升,自大洋洲进口增幅最高,达73.32个百分点,自亚洲进口增长了31.4%,从北美的进口基本稳定,自欧洲、非洲的进口则有所下降。从金额来看,自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进口总计占比达到98.4%,其中仅亚洲就占了44.58%。我国农机产品进口集中于重点市场的特点十分明显,前六大进口来源地的所占比重达到95%,分别为欧盟(13.16亿美元)、日本(9.83亿美元)、美国(4.57亿美元)、韩国(3.79亿美元)、东盟(0.65亿美元)和我国台湾省(0.54亿美元)。 银联信分析:农机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开展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投资价值有下几点:第一点:政策倾向明显外贸顺差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国家对进出口企业放开经营权之后,众多企业加入了外贸大军,为进出口贸易注入了活力,使农机进出口贸易在十五期间实现了飞跃。2005年从事经营出口的企业已超过5000家,农机进口企业约为8000家,其中国有企业仍是出口主力军,农机进口则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第二点: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尽管我国农机出口在机电产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尚不到2%,但因多数农机出口产品都具有自主品牌,在价格等方面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而享誉国外市场。而且,与某些大进大出、贴牌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我国农机产品还具有技术与产能的发展优势。 第三点:出口企业结构优化十五期间,国有企业共出口了56亿美元的农机商品、占我国农机出口的比重为45%,但所占比重正呈逐年下降趋势;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为39亿美元、占农机出口比重为32%;个体企业出口了21亿美元、占农机出口比重为17%,但其增速最快,2001年出口为2647万美元,2005年前10个月的出口就达到了11亿美元;集体企业的出口为7亿美元、占农机出口的比重为6%。 综上所述,建议银行投资与国家重点扶持的农机产业,具体可投资企业如下: 按企业性质分可投资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于个体企业投资应保持谨慎态度;按投资企业的经营性质分可投资国有和外资的出口企业和进口经营的个体企业。按投资的企业主营产品分可投资生产拖拉机及零件、各类中小马力柴油机及零件、柴油发电机组及零件和小汽油机及零件品的企业。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