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湖北武汉:因地制宜实施“无牛耕”试点村建设 |
2006-10-11 |
|
|
|
为加快“以机代牛”工作步伐,今年武汉市农机化服务总站下达了建设90个“无牛耕”试点村建设的工作目标。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今年在“无牛耕”村建设上,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即与各区农机部门责任人签订了建设目标责任状。各区农机部门为调动农民购买农机替代耕牛的积极性,在宣传购机补贴政策的同时,采取筹措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加大补贴力度、发挥建设村村干部的积极性、召开机具专题现场会等举措,推动“以机代牛”工作步伐。新洲区汪集街陈墩村有耕地面积174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随着该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耕牛的减少,农民种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区农机部门及时将该村列入“无牛耕”村建设范围,多次组织农机科技人员到该村宣传、指导农民机械化种田技术,极大地调动了该村村支部书记的积极性和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农民自发购买农机,该村耕牛由年前的46头处理到仅有4头,耕整机械由2台发展到11台,水田机械化耕整水平达到90%。 武汉市农机化服务总站还采取在有条件的乡镇、农场开展推进整个乡(镇、农场)实现“无牛耕”乡(镇、场)建设工作。多次与区农机部门一起向当地政府部门宣传政策,增强当地政府对建设“无牛耕”村建设的信心,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目前,在武汉市农机化服务总站工作带动下,东西湖区慈惠农场制定了《无牛耕农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今、明两年用“机械替代全部耕牛”达到“无牛耕”农场的建设标准。 据统计,新建的98个“无牛耕”村,共计新增耕整机械289台套,处理耕牛335头,机械化耕整面积达到90%以上的“无牛耕”有24个。(涂同明 刘汉 文郭娟 )
|
|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10279]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