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安徽宁国:农机上山 农民增收 |
2006-10-16 |
|
|
|
近年来,宁国市大力推行农机上山。近日,该市农机局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十五”农机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十五”期间,宁国市明确提出了“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农机上山,努力做到“农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农机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该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当地山核桃、茶叶、竹业、畜禽养殖、苗木花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该市把实现山核桃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作为发展特色农机的首要任务,从外地引进高扬程喷雾机和烟雾机,改进后应用于山核桃林区的机械化植保,攻克了山核桃病虫害防治费时费力且危险性高的技术难题,是人工防治功效的20倍。同时,在当地农民发明创造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山核桃加工的新型机械,功效比人工提高了15倍。他们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对山核桃进行精深加工。2004年申报的詹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山核桃全程机械化建设项目被省发改委列为“861”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山核桃机械化生产管理。该市围绕茶叶、早笋生产管理机械化,大力引进推广节能型茶叶理条机、茶园中耕机、修剪机、高扬程水泵等机械。同时,该市针对山区水田分布较为分散,坡田、冲田比重较大的特点,帮助港口机械厂研制出GJ-02型水稻直播机(2004年获国家专利)。该直播机适宜小田操作,且效率是人工的20倍。 该市通过组织现场演示会、“送农机科技下乡”等形式,到田间地头与农民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农机化意识。“十五”期间,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送农机科技下乡”活动124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32期,培训农民35000余人次,水稻机收占可机收面积和油菜机开沟免耕覆土直播面积均达95%以上。通过建立各类实验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在南极乡建立了4000亩山核桃机械化管理示范基地,对山核桃从植保到脱粒实行全程机械化,使得示范区山核桃较非示范区增产14—16公斤/亩,林农直接增收420元/亩。目前,全市有18.2万亩山核桃林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管理。在仙霞镇建立了早笋竹园机械化浇灌覆盖技术示范基地,使早笋提前5个月左右上市,效益是普通竹园的8倍。在太平茶场建立了茶园机械化管理示范基地,实行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加工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机械化加工名优茶比传统制茶可节本增收4.4元/公斤。 目前,该市共推广各类新型农业机械1.3万余台(其中上山的农机具就超过5000台),农机总动力达15.88万千瓦,农机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农机化服务每年节本增效达1亿元,农民人均节本增收达300元以上。(唐明晖 方建国 杨木成) |
|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778]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