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德惠市加快农机化示范区建设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
2006-10-16 |
|
|
|
德惠市目前已经建成4个具有一定规模并起到很好示范作用的示范区。 米沙子镇江东村农机化示范区、同太八家子村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朝阳乡双利村水田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朱城子镇兴隆堡村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总投资1469.8万元,购买机具235台套。 在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中以“农机公司+合作社”方式进行管理,示范区的独特管理方式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示范区的主要做法 示范区采取“农机公司+合作社”的运行方式。即成立农机公司。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成立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管理,其主要做是: 1、创建农机公司,科学管理机械设备。 2、创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机械化集中经营。 3、建立股份合作的关系,实现农机公司与合作社共赢的有效机制。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种地成本降低。投入的成本只是原来的80%(即农机公司提取运行成本),另外20%即成为农民增收。 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施机械化,成立全作社后,农民只以面积确定股份数额,而不再用空垄和田间小路划分界限。土地重组,提高土地利用率3.5%左右,八家子村新增耕地23.5公顷,农民收入增加。 ③拓宽了增收渠道,大部分劳动力离开土地从事养殖业和出外打工,这是一项很大的创收。 ④机械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可增加5%左右。 以上几项收入的增加,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2003年年底,示范区农民每公顷耕地分得现金4,320元,加上外出务工和其它收入,人均收入4,410元。比2002年没有采用机械化之前人均收入3,100提高了42%。 2004年,机械化面积增加了,相应的农业投入成本降低了,年底每公顷耕地分得现金3,888元,加上外出打工及其它收入,示范区人均收入达到5,352元,比2003年又提高21%。 2005年,示范区的农民人均收入5,850元,比2004年提高了9.3%,比2002年增长了89%。目前德惠市农村人均收入是4,260元,示范区人均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7%。 2、社会效益 ①土地重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②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实施机械化后,解决了束缚农民手脚的土地问题,使农民在不减少土地收入的同量,放手发展养殖业等,开创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③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 到投资农机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示范区促进并带动了周边农业机械化发展。 ④实行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农民在机械作业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改良了土壤。实施机械深翻,改善了土壤耕层,提高了地力,使土地近年来的板结现象得到了改善。 农机化示范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
|
作者/出处:长春市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9703]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