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加快大马力拖拉机产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 |
2006-10-17 |
|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农业装备直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新型农业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装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措施。新型农业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10%,而人口却占世界22%,解决十几亿人的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大马力拖拉机是农业装备技术密集型产品,是评价一个国家农业装备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大马力拖拉机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和复式作业的深耕和复式作业,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业效率,可以使大豆、小麦等农产品增收一成以上,直接提高农民收益,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对农业增产增效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万亩农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约为5.2台,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5台,远不如美国17.3台,英国53.3台。由于国内厂家缺乏125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生产制造技术,为满足大面积机械化耕作需要,以新疆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系统的大型农场为主的国内部分地区的用户从国外引进了125马力以上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其中,2004年进口125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2491台,总金额12790万美元;2005年进口125马力以上的轮式拖拉机1878台,总金额10195万美元。 我国大马力轮式拖拉机的开发研制主要是以中国一拖集团20世纪8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菲亚特拖拉机技术开始,经过多年消化吸收和改进创新,其产品性能、可靠性和生产能力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在性能、可靠性、电子控制、人机工程及多功能作业方面仍有差距。在国家发改委大力支持和协调下,2004年一拖集团加大与国外公司在产品设计制造、人员培训、零部件供应等方面的合作,黑龙江农垦局等用户对大马力拖拉机的研制也给予了大力协助,加快了大功率拖拉机研制进度。 2005年一拖集团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制出160马力、180马力轮式拖拉机,该机型采用了机电液一体化和人机工程等先进技术,在完成可靠性试验后小批量投放市场20余台,产品性能接近国外同功率产品的水平。一拖集团东方红大马力拖拉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内160马力以上拖拉机市场依赖进口的格局,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40%左右。 为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的差距,加快了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柴油机国产化进程,2005年一拖集团实施了年产8万台100/105系列柴油机改造项目,该产品是在东方红LR100/105系列柴油机基础上合作研制开发的直喷、直列、水冷式柴油机,有2缸、4缸、6缸等机型,功率覆盖范围22KW—191KW,增压中冷式柴油机排放指标可以满足欧ⅠⅠ标准,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3000小时,接近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35%左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的主要配套动力。目前,中国一拖集团正在组织实施大功率拖拉机改造项目,实现年产100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7000台。以目前进口120马力轮式拖拉机比国产机每马力高出110美元,160马力轮式拖拉机比国产机每马力高出220美元,按中国一拖集团年产100马力以上拖拉机7000台估算,每年可为农民购买农机节省投资8亿元以上。一拖集团大马力拖拉机的产业化将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
|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10025]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
|